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温泉科普】
发布时间:2019-12-17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打印 作者:admin
中医温泉养生概述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
古代中华温泉养生文化的精髓则是帝王养生。
秦始皇为治疗疮作而建“骊山汤”,由此开中国温泉养生之先河。汉朝皇帝喜欢将西域进贡的香料煮成香水倒入温泉池中,以沐香汤。
隋唐皇家大兴土木,扩建华清池,还设有温泉监一职,专门负责皇家沐汤事务。唐皇于温泉养生十分讲究,温泉养生的器物用品大多采用玉器、桃木等辟邪之物,唐皇沐浴前后的饮食都由随行太监特别调备,并有详细记录在案,甚至连入浴的时间都有要求。
华清宫 海棠汤(俗称贵妃汤)
史料记载,海棠花是报春的使者,希望的象征。唐代信奉道教,道教讲究女性在“海棠花”中沐浴可以祛病消灾、青春永驻、并且可以生清净之心。故此汤非常适宜杨贵妃了。
中国历史上,温泉较大规模的利用,起源于汉而盛于唐。
其中北魏元莨在《温泉颂》碑文赞颂道:温泉“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出于河渭之南,汇于骊山之下,渊华玉澈,心清万仞,于是左汤谷,右蒙记,南九江,北瀚海,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沉疴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斯水”。
而同一时期的北魏《水经注》所记载的温泉共有31个,其中12个可以疗养。《水经注》中载有温泉31个,按温度的不同从低温到高温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如“炎热特甚”的温泉,可以将鸡、猪等动物的毛去掉;“炎热倍甚”能使人的足部烫烂;“炎热奇毒”泉水可以将稻米煮熟。
书中还对各个温泉的特点、矿物质、生物等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如有的温泉有硫磺气,有的有盐气,有的有鱼等。《水经注》多次提到温泉可以“治百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真实的记载了温泉的保健养生作用。
到唐太宗时,御驾东征经过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唐太宗亲率士兵泡温泉,展开“浴战活动”,以练兵和欢娱身心。唐太宗晚年因为“忧劳积虑,风疾屡婴”他写了一篇《汤泉赋》表达自己“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以温泉治风疾的愿望。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他命阎立德在骊山营建宫殿,名为“汤泉宫”,即今“华清宫”。
西安 华清宫
中华民族勤劳、聪明、富于创造性,善于利用温泉,并且达到很高的水平。“春日洗浴、升阳固脱。夏日浴泉,暑温可祛。秋日泡泉,肺润肠蠕。冬日洗池,丹田温灼。”
屈原《离骚》有云“浴兰汤兮沐芳”,泡在加料温泉中,处于四围花木繁荫、泉石流泉、明月松间的天人合一之境,疗疾养生、其乐陶陶,这正如古人泡浸菊花、人参汤恢复元气后写的一首诗,“崆峒山下秘阳春,泻作温泉向广堂。解起沉疴参菊水,顿除污恶陋兰汤。源抽坤髓元元浑,气夺炎精本自香。万似华清浴妃子,一身膏泽万民疮。”
中医温泉养生的科学
温泉的保健功效主要有四部分,一是依靠温泉的静态水压,二是地热水的温度,三是温泉自身的浮力,四是温泉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
汩汩流动的泉水柱本身就对人体有按摩作用,在一些专门修建的“按摩池”中,泉水集束泻下,利用落差产生的冲击力,“按摩”人肩部、背部、腰部、腿部的肌肉,对平常久坐电脑前的肩背僵硬、腰酸腿疼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赢得许多上班族的赞叹。
有健康专家认为,泡温泉还对现在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状态(即慢性疲劳综合症)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并将泡温泉与劳逸结合、进行有氧运动并列为消除、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三大良好生活习惯。
有资料显示,泡温泉不仅能够松弛神经、缓解压力,还有排除毒素、增强体质等“实质性”的功用。温泉的养生作用虽然得到大家公认,但由于其泉口出水温度相差较大,矿化度不同,泉水内含有的各种化学离子、微量放射性元素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温泉的养生作用也不同。
现在温泉研究界已经在推广一种更新的温泉养生方式,开始向“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即由专业医师对泡温泉者进行健康检查,然后为其制定适宜的温泉养生方案,这种服务,应该是热爱养生者的福音。
养生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光依靠温泉或某一种方式进行养生,都不是最合适的。按照古人的养生理论,现代人养生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即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敦湖温泉
深藏于地下2550米,历经亿年沉淀,出地表时颜色透明清澈,随着微量元素在空气氧化作用泉水随之变为金黄澄亮状,触后肤感滑腻,在温泉界有“黄金汤”之誉。
养生选温泉、温泉即敦湖
真温泉、为健康
古韵新品、传承开拓
只为一眼珍“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