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时代脉动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未知 点击次数: 打印 作者:admin

       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前行。在新中国走过的70年辉煌历程中,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始终与新中国的繁荣进步同频共振,踏着时代的脚步奋力前行。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地质工作先行,五大煤炭基地、十大钢铁基地的建立和大庆油田的发现,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和工程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深海油气、西部塔里木油气重大突破,带动了地质找矿方向的战略转移。世纪之交,新一轮地质大调查的实施,取得了一批以“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为代表的重大成果,开创了地质调查新纪元。
  步入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工作定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影响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努力增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
  纵观百年地质历史,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始终与民族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撷取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精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片段,与大家一起感受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时代脉动。 生态地质调查 由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牵头的地球关键带生态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生态分布格局、变化规律作为整体进行系统性调查,完整获取地上地下一体化信息,并加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多圈层交互作用研究,研究生态系统演变及趋势,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以及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支撑。目前,该工程正在开展我国生态系统与生态问题本底调查研究、风化壳结构特征等生态地质剖面测量与调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区实施成效评估、黄河源等地区生态适宜性评价等工作。图为项目人员在长白山花岗岩分布区进行生态地质剖面测量。
  肖春蕾 文/图 服务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旨在全力探索地质调查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海南实践样板和经验。该工程紧紧围绕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急迫需求,先后在海口江东新区概念性规划、三亚新机场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为地方提供了及时有力的地质服务支撑,获得海南省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肯定。图为红树林生态地质调查钻探岩芯现场。
  黎清华 文/图 页岩气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滇东北地区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重点围绕寒武系筇竹寺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石炭系旧司组、三叠系须家河组等目的层系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力争为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乌蒙山连片扶贫区脱贫攻坚发挥支撑服务作用,目前已开工4口调查井。图为川沐地1井钻探现场。该井设计井深2000米,目的是揭示四川盆地五指山—天宫堂构造带沐川背斜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
  任淑珍/文 刘伟/图 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实施的《浙江中部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瞄准浙江中部湾区城镇发展空间资源短缺、台风洪水灾害频发、海湾生态退化等,开展海湾陆海统筹多要素综合地质调查,建立多圈层地质环境监测网,打造多要素湾区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样板。该项目目前在三门湾海岸带开展了30多口工程地质孔、10口水文孔、陆海多要素水土质量监测网、海岸带地质遗迹调查和“利奇马”台风灾后岸线动态普查等工作。图为无人机像控点布测。
  印萍 文/图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调查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实施的《雄安新区地热清洁能源调查评价》项目,旨在服务清新明亮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打造全球地热利用样板。该项目在雄安新区将布设地热勘探钻孔30余眼,已完成的D35孔出水水温达108.9℃,水量达250立方米/小时,是华北地区目前水温最高、水量最大的地热井。项目组还查明雄安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建筑物供暖、制冷需要。图为雄安新区地热勘探钻孔施工现场。
  张薇 文/图 助力脱贫攻坚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江西省赣州市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完成了赣州市16个区县15016平方千米农用地调查工作,发现富硒土壤6056平方千米,提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建议212处,成功推动建成8处富硒农业示范基地,为赣州市脱贫攻坚、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图为依托地质调查成果建设的于都梓山潭头富硒产业园。
  方婕 文/图 关键矿产调查评价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松潘—甘孜成锂带锂铍多金属大型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项目,目标是为打造松潘—甘孜国家级大型锂铍矿资源基地提供资源保证。2019年,该项目在马尔康加达矿区部署钻孔4个,新增锂矿预测资源量(Li2O)超过10万吨,达到大型规模。在甲基卡矿区部署钻孔8个,新增锂矿预测资源量(Li2O)5万吨,并且有望实现进一步找矿突破。图为加达矿区钻孔施工现场。   王成辉 文/图 地质文化村建设
  地质文化村建设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要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各直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方地勘队伍、地方社团、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将地质、文化、乡土等有机融合的乡村发展建设活动。地质文化村建设依托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将地球故事与村民故事融合、农业地质与农耕文化融合、环境地质与村民生活融合,力争打造“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宜居宜业新农村。计划截至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首批地质文化村。图为相关项目组对北京市房山区黄山店村地质遗迹进行野外调查。
  特约记者 李慧/文 通讯员 宋庆伟/图 支撑川藏铁路规划建设
  川藏铁路是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工程,铁路规划建设面临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前所未有。遵照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科学规划、技术支撑、保护生态、安全可靠”做好川藏铁路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自然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了支撑服务川藏铁路规划建设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川西—藏东地区交通廊道活动构造与地质调查》项目,精准对接川藏铁路规划建设需求,重点围绕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规划建设,查明主要活动断裂发育特征与活动性、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孕灾背景。图为项目组成员在工作区进行调查。


收 藏      关 闭